注册

发新话题

九州端午齐欢腾 精英主板任你拿 [复制链接]

81#

海南端午节习俗和传说

海南省
在海南,除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在门口悬挂菖蒲和艾草这些典型的端午节风俗外,海浴、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则让海南的端午节与众不同。
  相传,很早以前,海南儋州西北部沿海一带地区的渔村,就有划龙舟圜、包粽子、海浴等风俗习惯。划龙舟圜和包粽子的风俗和其他地方大体相同,海浴则是传说用端午节的海水擦眼,可以明目、去眼疾,一年里眼睛不生病。传说这种海浴活动必须在早晨太阳出山之前结束,太阳一照射,海水就会失去效力。
  洗龙水,这恐怕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古老习俗了。海南的老百姓对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总认为屈原先生是当龙神去了,端午节的中午12点钟,在未通自来水的乡村,男人们往往会带上自家的孩子,到村里的水井边,将水打上来后,就地淋浴;在滨海或沿河地区,这些水域也成了当地老百姓“洗龙水”的好去处。海南人认为,端午节的午时,是洁净的“龙水”上涌之时,“洗龙水”能强身健体,四季平安,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康不长热疮热痱,也能保护一年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有人说,在端午节这一天所有水井的水,不管昨天是清澈见底还是混浊不清,都会变成淡乳白色,并呈微混状态,等过几天后才恢复原貌,一些老人们说井水变成这样就是因为龙进来搅过了。不过,更多人觉得在那么热的天气里,“洗龙水”其实只是消暑。
  洗草药澡几乎是和洗龙水同时进行的,一些不方便到海边或是河边洗澡的人,便也早早准备了由五种清热、消炎的草药一起煮了草药水,让家中的人都一一去洗澡、沐浴,这五种草药一般是鸡屎藤、百日红、艾草、菖蒲、灯笼草,据说洗草药澡可以健身强身。洗完澡,老人们就拿出准备好的雄黄酒,涂抹在孩子额头、脖子、腋下、肚子等部位,意为可避百邪。
战区:电信3区
服务器:九华山
角色名:虎啸逍遥
有效邮箱:
826374001@qq.com
TOP
82#

说说海南端午习俗

海南省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关于端午节的一些事也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
  关于粽子
  端午节离不开粽子,而定安的粽子又是海南最出名的。就主料来说,粽子分糯米和大米两种。粽子馅:现在说海南粽子馅都知道有猪肉、蛋、花生、腊肠等,但小时候包粽子一般就放猪肉,家里条件好的瘦肉多些,日子过得艰巨的一般就肥肉了。关于粽子的形状:超市里冷冻柜里的粽子一般都是三角形的,海南有些地方包的粽子也是三角形的,或许三角形才是粽子的正统形状吧。家里端午节包的粽子有两种形状,糯米包的是五角形的,大米包的是长方形的,还有光有糯米没有馅的粽子也是长方形的,这长方形比大米的长方形要小,这种粽子是祭祖先用的。粽子叶:一般粽子叶都是提前一两天买好的,一片片叶子很大,粽子叶好像是论片卖的,一般一百片为一个单位,质量好的粽子叶三片就可以包一个粽子,质量次的可能要五片左右。
  包粽子的程序:包粽子的日子是农历五月初四,也就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所以在初四之前就要把买回来的粽子叶用水泡,洗干净晾干。包粽子的那天凌晨四、五点就要把包粽子用的糯米和大米淘洗干净,并用水泡。包粽子用的猪肉是当天买的,包粽子的肉是要肥瘦相宜的才好,太肥了会让粽子显得油腻,但若只放瘦肉,就又没有油气吃起来很干。肉是粽子的主要原料,肉的好坏决定了粽子的优劣,定安粽子之所以闻名恰恰就是定安黑猪肉好吃。粽子肉的切法也与日常煎或者炖肉的切法不一样,而且长粽子肉和五角型粽子肉的形状也不一样。用于包长粽子的,肉就要切得常常的,长度大约是长粽子长度的二分之一。五角形的一般肉是切成立体三角型的,一片片肉上最好是肥瘦都有。肉切好了就放在洗干净的器皿里,放盐、八角、香料、酱油等搅拌,放好备用。把泡得差不多的糯米以及大米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里,然后放盐和碱,调好的米有淡淡的绿色。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包粽子了,一般来说扎粽子用的绳子是麻绳。先把棕叶在腿上摆好,然后放上一层米,在米上用手指划一小坑,再把事先调好的肉放到坑里,肉的多少根据具体情况来放,可以单放一块,也可以肥瘦结合放,如果要放腊肠或者蛋黄也行。肉放好之后,在抓一小戳米把肉盖住。包棕叶的时候先把粽子下放的棕叶包好,然后把整个粽子拿起来,用手把米压紧。这一道工序对一个粽子的成败很重要,压得太紧了,不容易煮熟,若松了,煮出来的粽子就软巴巴的,让人笑话。每年包粽子奶奶都会点到那个粽子包得跟浆糊一样的人,仿佛粽子包不好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媳妇一样,永远成为别人的话柄。粽子包好之后,奶奶都会成对成对的数,看总共包了多少个粽子。一般包完粽子就已经过了中午了。如果粽子少,就可以一下子放到大锅里煮,多的需要分成几锅。煮粽子也是一件费力的活。需要事先准备好煮粽子用的大柴,把粽子放好之后,加满一锅水。一锅粽子要煮熟,需要换几次水,如果吃完午饭就开始煮粽子,那么煮好粽子天也已经黑了。
  煮粽子的水等凉了之后就提去倒在菠萝蜜树的树根处,据说这样做明年就会结出更多的菠萝蜜。奶奶倒菠萝蜜水时一般都会念叨一下关于粽子水和菠萝蜜之间这种关系的歌谣的,已经近十年没有在家过端午节了,这词也给忘了。
  关于龙水
  世界上真的有龙,端午节奶奶都会说这么一句,并讲那个关于龙的故事。说有一天村子里一个女孩正在扫地被突然来的龙卷风给卷走了,多了几天她又回来了。人们问她,她说是被卷到天上去,人家让她捣药,一直捣满三大缸才放她回家了。
  人们说端午节天刚亮时,在大人们挑水之前去村里的那口老水井看就会看到有龙在里面翻腾。因为这个说法,小时候初四晚上都下决心第二天起早些去看龙,不过这个愿望重来就没实现过,每次醒来的时候门前的院子里已经有别人挑水经过的痕迹了。也有不死心依然跑到老井看的时候,老井很浅,清澈见底,没有一点龙呆过的样子,在那洗衣服的妇女都会笑说,想看龙就起早一点,现在水井都被人弄脏了,龙早就走了。或许,这个传言就是大人们为了让小孩子早点起床才共同编出来的吧。
  但是端午节那天的水是好水这是大人们也都认同的,端午节这天女孩子们都会用井水洗头,说是端午节这天用井水洗头对头发有好处,最好是把井水抽出来后在太阳晒成温水来洗而不是烧成热水。
  关于花
  农历五月初四,女孩子们洗完澡要换上最破的衣服,因为条件允许的话这天晚上家长们都会给女孩子们包扎指甲花。包指甲花用的原料就是指甲花的叶子,把指甲花细细的叶子捣碎,放在指甲上,再用野生的鸡蛋叶包住,用包粽子的麻绳绑好,扎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太松了,孩子们挠痱子时很快就弄掉了,第二天指甲就不会红,太紧了半夜又不会自动脱落,留到第二天早上,孩子的手指头就会很疼。这种纯植物的染指法缺点是除了指甲,抱住的那小节手指也是红的,优点是指甲上的红不像指甲油那么容易脱落,除非是新指甲长出来,它是不会掉色的,而且对指甲也没有伤害反而有护甲的作用。大人们是不会包指甲的,但如果哪个脚指甲被指虫蛀了,她们就会弄些指甲花包上,可以缓解疼痛,也有治好的。
  除了美甲的指甲花,端午节还有用来亮眼的花,因为需要的花很多,所以收集起来比指甲花难很多。端午节用来泡水洗眼睛的花和草是:金银花、槟榔花、海棠花、篓花以及一些野草。把收集来的东西放在盆里用井水泡上一段时间,等各种花和草的味都渗入水中了,就可以用来洗眼睛了,据说这样可以让视力变得很好。我小时候也曾努力地收集过这些花花草草,但是从来都没有集齐过。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人端午节会记得端午节去收集花草来泡水洗眼睛了,端午节的时候,市集上会有人专门卖的,不过也没有卖得齐全得,而且有些还会把一种据说花粉吹到眼睛中会把眼睛变瞎的毒花掺在一起卖。
战区  电信3区
服务器 九华山

角色名 52pk小萝莉
邮箱 [email=826374001@qq.com]826374001@qq.com[/email]
TOP
83#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菽:采集。糜:蓄糜)。《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起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的习俗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见疾病的丸药。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尽管有这些顾忌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积极祈禳的习俗仍随处可见。周处(240-约299)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俗有:“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后来称为“斗百草”的游戏。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时出现。据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事实上,竞渡、祈禳。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到了唐朝时,端午已成了个重要的节日,宫廷中也有种种的庆祝活动。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赏赐臣下。王溥(922-982)的《唐会要》卷三五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笔题字的“飞白扇”赐给长孙无忌及杨师道。他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不只是宠臣有赏,一般文武官员也各有赏赐。马缟(约十世纪中叶)的《中华古今注》记载贞观中,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唐书•礼乐志》也记载,天宝年间于端午节以衣、扇献于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不过,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戏,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经济实惠的扇子来应景。李淖(约八八○以后在世)的《秦中岁时记》记载:“端午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溤贽(约九○四前后在世)的《云仙杂记》卷一引《金门岁节记》也说:“洛阳人家......端午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叶制成,由于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谓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来)。
唐朝新兴的端午习俗,还有所谓的“五时图”。段成式(约803-863)的《酉阳杂俎》卷一记载:“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所谓“五时图”,就是在纸上画蛇、蝎、蟾蜍、蜥蜴、蜈公,也称“五毒符”。据说这五种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不敢互相斗争,得以和平共处。所以,挂五时图就可以防止这些毒虫作怪。
宋朝的端午节物,比起历代,更见精致。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1147)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约1225-1264)的《岁时广记》卷二一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宋人的巧思还不仅限于此。同样是禳毒的菖蒲及艾草,他们也会加点花样,使它的外形艺术化。吴自牧的《梦梁录》(序于1274年)卷三记载南宋杭州的端午:“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也有人以泥塑天师像,以艾为头,以蒜为拳,悬在门上辟邪。“天师”及“虎”是未朝端午最常出现的两种形象,因为他们的外形威猛,足以镇慑邪魔外道。同时也可看出道教对端午习俗的影响。
明朝以降,原本意在驱毒的五毒符,逐渐加入装饰的成分,成为妇女钗头的点缀。沈榜的《宛署杂记》(一五九三年)第十七卷记载:“妇女画蜈蚣、蛇、蝎、虎、蟾为五毒符,插钗头”。这一类的钗头饰,在清朝江南一带称之为“健人”或「豆娘」。
明朝在北京一地,以端午为“女儿节”。《宛署杂记》第十七卷记载:“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此俗似乎仅见于北京。
*近江河的地方,则在端午举行龙舟竞渡。张岱的《陶庵梦忆》(1646年)卷五记“金山竞渡”: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傍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蓬,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器,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敁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百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汨汨然而沸。
杨嗣昌(1588-1641)的《武陵竞渡略》详细记载了明朝沅湘一带的竞渡习俗。当地俗传竞渡是为了禳灾,因此划龙舟前要举行种种祭祀,还要聘请;巫师来作法以祈求胜利。划过龙舟后,居民会舀取龙舟中的水,加入百草用来洗澡,用意也在于辟恶。
西湖的龙舟则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着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竞赛用的龙舟则绕着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尽管历代都有在端午节捉虾蟆制药的习俗,似乎一宜要到明朝,才有朝廷的太医加入这个偏方的阵容。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1635年)卷二:“(五日)取蟾酥。”取蟾酥的方法是以针刺蟾两眉之间,使蟾蜍分泌白色的乳状毒液,再以竹片刮下保存。据说蟾酥可治疔疮、恶肿。
另一种民间辟虫的偏方则是饮菖蒲、雄黄酒。除了喝以外,也把雄黄酒在帐之上。顾禄的《清喜录》(一八三○年)卷五:“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会以雄黄酒在他们额上画一个“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宜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葅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后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1895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冲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战区:电信3区
服务器:九华山
角色名:虎啸逍遥
有效邮箱:826374001@qq.com
TOP
84#

福建的端午

按照福州老习俗,每年端午节期间福州人需要做十件事情。这十件事情分别是:包粽子;唱《采莲鼓》;赛龙舟;外婆要给外孙(女)送红肚爿(肚兜),当作节日礼物;大人们把装着樟脑的香袋挂在孩子腰间,驱虫、辟邪;门上插菖蒲(或艾叶),还要用菖蒲泡汤洗澡;喝雄黄酒祛毒;到药店买些雄黄做成烟消毒;在家中挂钟馗像辟邪;最后一件事情则是家家户户像贴春联一样,在门楹贴上午时书。
  一区 八仙过海    SK2
TOP
85#

我也来说说

海南的粽子与内地棕子有所区别的是:一个是荤的,一个是素的。海南的粽子有三讲究:一、选好的糯米;二、馅要丰富;三、包粽子的叶子要新鲜。糯米过水后捞出来控干水分;最普通的陷都得放五花肉、咸鸭蛋黄,讲究的还要放猪脚、叉烧等,陷要拌上五香粉、酱油等佐料,这样的粽子才能煮出香味。包粽子的叶子一般都是选新鲜的粽叶(学名:箸叶?柊叶?,弄不清)。这是我们海南儋州用的叶子。。。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叶各地都有不同,有些地方用竹叶,有些地方用荷叶,三亚人就喜欢用当地的野菠萝叶,用这个叶子包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市场上有采摘好的野菠萝叶子,去掉叶边上的刺,用水煮一遍,才能用来包粽子
野菠萝学名叫露蔸树,这是一种生在在南方海边的热带植物,因为果实像菠萝,所以称之为“野菠萝”,野菠萝的叶子上带刺,生命力极强适合生长在沙地上。叶子可以包粽子,带有淡淡的香味。果实可以吃,不过味道不怎么好。野菠萝的花,我们在端午节那天都是用来煮水洗澡的,驱邪保平平安,对身体有益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的馅料,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主要是甜的红枣、绿豆等馅料。
南方主要是猪肉蛋黄馅。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里最好吃的就是五花肉,用酱油五香粉等料腌好的五花肉,蒸煮后,五花肉的肥肉已经化为油沁入糯米里,粽子吃起来糯香满口,肥而不腻,瘦肉就全然没这个味道了。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虾米的加入野是不错的选择,虾米用油爆炒过,包在粽子里,多了一分鲜味,吃起来也就没那么油腻了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里全是荤的吃起来可能就很腻,加上一点香菇,味道就会全然不同了。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蒜头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油加热后倒入剁好的蒜蓉,炸到金黄色就捞起,切记,蒜头不要炸到焦了。
  糯米用蒜头油拌过以后,蒸熟的后糯米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开始动手咯,
拌糯米
先给糯米里加点盐,然后加入蒜头油,用手拌匀,加盐,
加入蒜头油

拌匀
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要把叶子卷成漏斗状加入一些糯米垫底,加入五花肉,加入咸鸭蛋黄
加入虾米和香菇,
再加入一些糯米,然后用手使劲捏实

捏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角菱形,或长三角菱形的,用绳子捆结实了
下锅咯
  
  小时候的时候,那时家家户户煮粽子都是在家门口架大锅用柴火煮的,端午节一到,满街道粽子飘香,现在是不可能架大锅了,只好用高压锅煮了,在锅里拼命的煮啊煮,直到把五花肉煮成香的,骨煮成酥的,糯米煮成粘的透明的,芳香四溢的粽子就出粽子有咸鱼馅的/豆配米的/五花肉配蛋黄瑶柱的/还有用排骨全蛋黄瑶柱包的。先开一个看香不香

我是哪里的美食都喜欢吃,不论南北,也不论中外都乐在其中。据说还有人用咸蛋糕做馅,正在试验中,,呵呵期待啊。。我是倾情浪子,希望大家端午过的愉快!!!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沧海一滴水 南海一片情 难释的海南情结

                                                         3区/天王山/倾情浪子
TOP
86#

我也来说说

海南的粽子与内地棕子有所区别的是:一个是荤的,一个是素的。海南的粽子有三讲究:一、选好的糯米;二、馅要丰富;三、包粽子的叶子要新鲜。糯米过水后捞出来控干水分;最普通的陷都得放五花肉、咸鸭蛋黄,讲究的还要放猪脚、叉烧等,陷要拌上五香粉、酱油等佐料,这样的粽子才能煮出香味。包粽子的叶子一般都是选新鲜的粽叶(学名:箸叶?柊叶?,弄不清)。这是我们海南儋州用的叶子。。。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叶各地都有不同,有些地方用竹叶,有些地方用荷叶,三亚人就喜欢用当地的野菠萝叶,用这个叶子包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市场上有采摘好的野菠萝叶子,去掉叶边上的刺,用水煮一遍,才能用来包粽子
野菠萝学名叫露蔸树,这是一种生在在南方海边的热带植物,因为果实像菠萝,所以称之为“野菠萝”,野菠萝的叶子上带刺,生命力极强适合生长在沙地上。叶子可以包粽子,带有淡淡的香味。果实可以吃,不过味道不怎么好。野菠萝的花,我们在端午节那天都是用来煮水洗澡的,驱邪保平平安,对身体有益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的馅料,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主要是甜的红枣、绿豆等馅料。
南方主要是猪肉蛋黄馅。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里最好吃的就是五花肉,用酱油五香粉等料腌好的五花肉,蒸煮后,五花肉的肥肉已经化为油沁入糯米里,粽子吃起来糯香满口,肥而不腻,瘦肉就全然没这个味道了。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虾米的加入野是不错的选择,虾米用油爆炒过,包在粽子里,多了一分鲜味,吃起来也就没那么油腻了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里全是荤的吃起来可能就很腻,加上一点香菇,味道就会全然不同了。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蒜头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油加热后倒入剁好的蒜蓉,炸到金黄色就捞起,切记,蒜头不要炸到焦了。
  糯米用蒜头油拌过以后,蒸熟的后糯米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开始动手咯,
拌糯米
先给糯米里加点盐,然后加入蒜头油,用手拌匀,加盐,
加入蒜头油

拌匀
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要把叶子卷成漏斗状加入一些糯米垫底,加入五花肉,加入咸鸭蛋黄
加入虾米和香菇,
再加入一些糯米,然后用手使劲捏实

捏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角菱形,或长三角菱形的,用绳子捆结实了
下锅咯
  
  小时候的时候,那时家家户户煮粽子都是在家门口架大锅用柴火煮的,端午节一到,满街道粽子飘香,现在是不可能架大锅了,只好用高压锅煮了,在锅里拼命的煮啊煮,直到把五花肉煮成香的,骨煮成酥的,糯米煮成粘的透明的,芳香四溢的粽子就出粽子有咸鱼馅的/豆配米的/五花肉配蛋黄瑶柱的/还有用排骨全蛋黄瑶柱包的。先开一个看香不香

我是哪里的美食都喜欢吃,不论南北,也不论中外都乐在其中。据说还有人用咸蛋糕做馅,正在试验中,,呵呵期待啊。。我是倾情浪子,希望大家端午过的愉快!!!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沧海一滴水 南海一片情 难释的海南情结

                                                         3区/天王山/倾情浪子
TOP
87#

我也来说说

海南的粽子与内地棕子有所区别的是:一个是荤的,一个是素的。海南的粽子有三讲究:一、选好的糯米;二、馅要丰富;三、包粽子的叶子要新鲜。糯米过水后捞出来控干水分;最普通的陷都得放五花肉、咸鸭蛋黄,讲究的还要放猪脚、叉烧等,陷要拌上五香粉、酱油等佐料,这样的粽子才能煮出香味。包粽子的叶子一般都是选新鲜的粽叶(学名:箸叶?柊叶?,弄不清)。这是我们海南儋州用的叶子。。。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粽子叶各地都有不同,有些地方用竹叶,有些地方用荷叶,三亚人就喜欢用当地的野菠萝叶,用这个叶子包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市场上有采摘好的野菠萝叶子,去掉叶边上的刺,用水煮一遍,才能用来包粽子
野菠萝学名叫露蔸树,这是一种生在在南方海边的热带植物,因为果实像菠萝,所以称之为“野菠萝”,野菠萝的叶子上带刺,生命力极强适合生长在沙地上。叶子可以包粽子,带有淡淡的香味。果实可以吃,不过味道不怎么好。野菠萝的花,我们在端午节那天都是用来煮水洗澡的,驱邪保平平安,对身体有益


粽子的馅料,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主要是甜的红枣、绿豆等馅料。
南方主要是猪肉蛋黄馅。


粽子里最好吃的就是五花肉,用酱油五香粉等料腌好的五花肉,蒸煮后,五花肉的肥肉已经化为油沁入糯米里,粽子吃起来糯香满口,肥而不腻,瘦肉就全然没这个味道了。

虾米的加入野是不错的选择,虾米用油爆炒过,包在粽子里,多了一分鲜味,吃起来也就没那么油腻了

粽子里全是荤的吃起来可能就很腻,加上一点香菇,味道就会全然不同了。

蒜头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油加热后倒入剁好的蒜蓉,炸到金黄色就捞起,切记,蒜头不要炸到焦了。
  糯米用蒜头油拌过以后,蒸熟的后糯米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开始动手咯,
拌糯米
先给糯米里加点盐,然后加入蒜头油,用手拌匀,加盐,
加入蒜头油

拌匀
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要把叶子卷成漏斗状加入一些糯米垫底,加入五花肉,加入咸鸭蛋黄
加入虾米和香菇,
再加入一些糯米,然后用手使劲捏实

捏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角菱形,或长三角菱形的,用绳子捆结实了
下锅咯
  
  小时候的时候,那时家家户户煮粽子都是在家门口架大锅用柴火煮的,端午节一到,满街道粽子飘香,现在是不可能架大锅了,只好用高压锅煮了,在锅里拼命的煮啊煮,直到把五花肉煮成香的,骨煮成酥的,糯米煮成粘的透明的,芳香四溢的粽子就出粽子有咸鱼馅的/豆配米的/五花肉配蛋黄瑶柱的/还有用排骨全蛋黄瑶柱包的。先开一个看香不香

我是哪里的美食都喜欢吃,不论南北,也不论中外都乐在其中。据说还有人用咸蛋糕做馅,正在试验中,,呵呵期待啊。。我是倾情浪子,希望大家端午过的愉快!!!



沧海一滴水 南海一片情 难释的海南情结

                                                         3区/天王山/倾情浪子
TOP
88#

我也来说说

海南的粽子与内地棕子有所区别的是:一个是荤的,一个是素的。海南的粽子有三讲究:一、选好的糯米;二、馅要丰富;三、包粽子的叶子要新鲜。糯米过水后捞出来控干水分;最普通的陷都得放五花肉、咸鸭蛋黄,讲究的还要放猪脚、叉烧等,陷要拌上五香粉、酱油等佐料,这样的粽子才能煮出香味。包粽子的叶子一般都是选新鲜的粽叶(学名:箸叶?柊叶?,弄不清)。这是我们海南儋州用的叶子。。。

粽子叶各地都有不同,有些地方用竹叶,有些地方用荷叶,三亚人就喜欢用当地的野菠萝叶,用这个叶子包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市场上有采摘好的野菠萝叶子,去掉叶边上的刺,用水煮一遍,才能用来包粽子
野菠萝学名叫露蔸树,这是一种生在在南方海边的热带植物,因为果实像菠萝,所以称之为“野菠萝”,野菠萝的叶子上带刺,生命力极强适合生长在沙地上。叶子可以包粽子,带有淡淡的香味。果实可以吃,不过味道不怎么好。野菠萝的花,我们在端午节那天都是用来煮水洗澡的,驱邪保平平安,对身体有益


粽子的馅料,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主要是甜的红枣、绿豆等馅料。
南方主要是猪肉蛋黄馅。


粽子里最好吃的就是五花肉,用酱油五香粉等料腌好的五花肉,蒸煮后,五花肉的肥肉已经化为油沁入糯米里,粽子吃起来糯香满口,肥而不腻,瘦肉就全然没这个味道了。

虾米的加入野是不错的选择,虾米用油爆炒过,包在粽子里,多了一分鲜味,吃起来也就没那么油腻了

粽子里全是荤的吃起来可能就很腻,加上一点香菇,味道就会全然不同了。

蒜头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油加热后倒入剁好的蒜蓉,炸到金黄色就捞起,切记,蒜头不要炸到焦了。
  糯米用蒜头油拌过以后,蒸熟的后糯米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开始动手咯,
拌糯米
先给糯米里加点盐,然后加入蒜头油,用手拌匀,加盐,
加入蒜头油

拌匀
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要把叶子卷成漏斗状加入一些糯米垫底,加入五花肉,加入咸鸭蛋黄
加入虾米和香菇,
再加入一些糯米,然后用手使劲捏实

捏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角菱形,或长三角菱形的,用绳子捆结实了
下锅咯
  
  小时候的时候,那时家家户户煮粽子都是在家门口架大锅用柴火煮的,端午节一到,满街道粽子飘香,现在是不可能架大锅了,只好用高压锅煮了,在锅里拼命的煮啊煮,直到把五花肉煮成香的,骨煮成酥的,糯米煮成粘的透明的,芳香四溢的粽子就出粽子有咸鱼馅的/豆配米的/五花肉配蛋黄瑶柱的/还有用排骨全蛋黄瑶柱包的。先开一个看香不香

我是哪里的美食都喜欢吃,不论南北,也不论中外都乐在其中。据说还有人用咸蛋糕做馅,正在试验中,,呵呵期待啊。。我是倾情浪子,希望大家端午过的愉快!!!



沧海一滴水 南海一片情 难释的海南情结



                                                       3区/天王山/倾情浪子
TOP
89#

我来说说家乡的粽子

海南的粽子与内地棕子有所区别的是:一个是荤的,一个是素的。海南的粽子有三讲究:一、选好的糯米;二、馅要丰富;三、包粽子的叶子要新鲜。糯米过水后捞出来控干水分;最普通的陷都得放五花肉、咸鸭蛋黄,讲究的还要放猪脚、叉烧等,陷要拌上五香粉、酱油等佐料,这样的粽子才能煮出香味。包粽子的叶子一般都是选新鲜的粽叶(学名:箸叶?柊叶?,弄不清)。这是我们海南儋州用的叶子。。。

粽子叶各地都有不同,有些地方用竹叶,有些地方用荷叶,三亚人就喜欢用当地的野菠萝叶,用这个叶子包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市场上有采摘好的野菠萝叶子,去掉叶边上的刺,用水煮一遍,才能用来包粽子
野菠萝学名叫露蔸树,这是一种生在在南方海边的热带植物,因为果实像菠萝,所以称之为“野菠萝”,野菠萝的叶子上带刺,生命力极强适合生长在沙地上。叶子可以包粽子,带有淡淡的香味。果实可以吃,不过味道不怎么好。野菠萝的花,我们在端午节那天都是用来煮水洗澡的,驱邪保平平安,对身体有益

粽子的馅料,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主要是甜的红枣、绿豆等馅料。
南方主要是猪肉蛋黄馅。
粽子里最好吃的就是五花肉,用酱油五香粉等料腌好的五花肉,蒸煮后,五花肉的肥肉已经化为油沁入糯米里,粽子吃起来糯香满口,肥而不腻,瘦肉就全然没这个味道了。

虾米的加入野是不错的选择,虾米用油爆炒过,包在粽子里,多了一分鲜味,吃起来也就没那么油腻了

粽子里全是荤的吃起来可能就很腻,加上一点香菇,味道就会全然不同了。

蒜头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油加热后倒入剁好的蒜蓉,炸到金黄色就捞起,切记,蒜头不要炸到焦了。
  糯米用蒜头油拌过以后,蒸熟的后糯米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开始动手咯,
拌糯米
先给糯米里加点盐,然后加入蒜头油,用手拌匀,加盐,
加入蒜头油

拌匀
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要把叶子卷成漏斗状加入一些糯米垫底,加入五花肉,加入咸鸭蛋黄
加入虾米和香菇,
再加入一些糯米,然后用手使劲捏实

捏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角菱形,或长三角菱形的,用绳子捆结实了
下锅咯
  
  小时候的时候,那时家家户户煮粽子都是在家门口架大锅用柴火煮的,端午节一到,满街道粽子飘香,现在是不可能架大锅了,只好用高压锅煮了,在锅里拼命的煮啊煮,直到把五花肉煮成香的,骨煮成酥的,糯米煮成粘的透明的,芳香四溢的粽子就出粽子有咸鱼馅的/豆配米的/五花肉配蛋黄瑶柱的/还有用排骨全蛋黄瑶柱包的。先开一个看香不香

我是哪里的美食都喜欢吃,不论南北,也不论中外都乐在其中。据说还有人用咸蛋糕做馅,正在试验中,,呵呵期待啊。。我是倾情浪子,希望大家端午过的愉快!!!



沧海一滴水 南海一片情 难释的海南情结


                                                       3区/天王山/倾情浪子
TOP
90#

我看都是说国内的端午节,我来说下国外的,虽然是在网上找的,但是重在参与是吧。
     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端午活动,各国在欢度端午节时所举行的活动也不全一样、各有千秋。随着国际化加深,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端午的文化魅力也渐渐影响不少西方国家,赛龙舟、吃粽子时下在一些西方国家可是很流行的。

  亚洲过端午的国家

  韩国  江陵端午祭特色十足



  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这些都是极具韩国地方特色的。“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据韩国学者考证,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2004年,韩国表示,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引起各方关注。目前,中韩两国的民俗专家、学者正在讨论两国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
 
  **  端午节属于男孩子



  **的端午节是在其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的。**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新加坡  环球龙舟邀请赛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越南  吃粽子求五谷丰登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舟“划”进西方国家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被中华文化的魅力征服,一些西方国家虽然不过端午节,也开始“热情拥抱”端午节的标志性节目——赛龙舟。这项充满趣味的运动在有的国家甚至非常流行!

  美国



  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参加中国等地举行的龙舟赛,美国人逐步了解了这一活动。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运动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美国龙舟协会负责人透露,从旧金山、纽约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围的很多地方,都有人专门组建了龙舟队,目前共有400多支。
 
  俄罗斯



  
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兴趣十足。2004年中国农历端午节前夕,别开生面的比赛——端午龙舟大赛在俄罗斯拉开战幕。这次有趣的比赛共有60支队伍、600多名划船手参赛,龙舟赛的路程为250米。这是俄罗斯有史以来第一届龙舟大赛。

  
德国



  
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一年一度的龙舟节29号在法兰克福拉开帷幕,作为龙舟节其间的一项主要活动,数百名选手当天参加了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美茵河畔举行的龙舟比赛。为了保证公平,比赛所用龙舟皆有主办方提供,每支龙舟可容纳20人,选手允许使用自带划桨,当天无论是河上还是岸边气氛都非常热烈。美茵河畔当天聚集了很多专门来观看比赛的市民,而选手们奇装异服的打扮也透露出参与比赛的愉快心情。选手们说,赢得比赛固然重要,但快乐更加重要。
TOP
91#

我看都是说国内的端午节,我来说下国外的,虽然是在网上找的,但是重在参与是吧。
     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端午活动,各国在欢度端午节时所举行的活动也不全一样、各有千秋。随着国际化加深,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端午的文化魅力也渐渐影响不少西方国家,赛龙舟、吃粽子时下在一些西方国家可是很流行的。

  亚洲过端午的国家

  韩国  江陵端午祭特色十足



  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这些都是极具韩国地方特色的。“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据韩国学者考证,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2004年,韩国表示,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引起各方关注。目前,中韩两国的民俗专家、学者正在讨论两国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
 
  **  端午节属于男孩子



  **的端午节是在其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的。**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新加坡  环球龙舟邀请赛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越南  吃粽子求五谷丰登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舟“划”进西方国家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被中华文化的魅力征服,一些西方国家虽然不过端午节,也开始“热情拥抱”端午节的标志性节目——赛龙舟。这项充满趣味的运动在有的国家甚至非常流行!

  美国



  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参加中国等地举行的龙舟赛,美国人逐步了解了这一活动。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运动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美国龙舟协会负责人透露,从旧金山、纽约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围的很多地方,都有人专门组建了龙舟队,目前共有400多支。
 
  俄罗斯



  
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兴趣十足。2004年中国农历端午节前夕,别开生面的比赛——端午龙舟大赛在俄罗斯拉开战幕。这次有趣的比赛共有60支队伍、600多名划船手参赛,龙舟赛的路程为250米。这是俄罗斯有史以来第一届龙舟大赛。

  
德国



  
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一年一度的龙舟节29号在法兰克福拉开帷幕,作为龙舟节其间的一项主要活动,数百名选手当天参加了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美茵河畔举行的龙舟比赛。为了保证公平,比赛所用龙舟皆有主办方提供,每支龙舟可容纳20人,选手允许使用自带划桨,当天无论是河上还是岸边气氛都非常热烈。美茵河畔当天聚集了很多专门来观看比赛的市民,而选手们奇装异服的打扮也透露出参与比赛的愉快心情。选手们说,赢得比赛固然重要,但快乐更加重要。

战区       网通3区
服务器    白山黑水
角色名    、路人乙
邮箱 196640449@qq.com

忘写战区了  补上重发
TOP
92#

老家自贡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的位置。

  悬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已逐渐被抛弃,因为雄黄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发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人饮用后会中毒。目前此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还很盛行。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战区:1区电信
服务器:夸父追日
角色名:12开心
TOP
93#

端午节


汉服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地支纪月,正月建,二月为,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 、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端午赛龙舟活动
产!#$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TOP
94#

端午节

汉服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 、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端午赛龙舟活动产!#$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战区    2区电信
服务器  念奴娇
角色名    挑飞你的芳心
邮箱  yznbbb@yeah.net
TOP
95#

舟山人永远的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下面让我简叙舟山旧时端午节的习俗。     悬菖蒲、艾草   菖蒲生长于溪间沼泽中,叶形如剑,全年芳香,可作香料,驱除蚊虫。艾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杀虫、灭虫,预防传染病的作用。端午节前后,舟山民间喜欢用鲜菖蒲、艾草插挂在家门口及门窗上,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
    挂香袋、系五彩线   端午节做香袋,香袋里装有白芷、丁香、木香、佩兰、艾叶等中草药末。这些中草药末缝裹在精致的布袋里,香气浓郁清醇,发挥性很强,可垂于门窗、眠床旁;也可让孩子们挂在脖颈,让老人随身携带,有清神、益气、去湿、驱虫、防疫之效。这正好比给孩子和老人挂上个“空气清新器”。端午节,舟山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酒雄黄水、饮雄黄酒   每年端午节正好是梅雨天气,阴湿多雨,细菌容易繁殖。舟山民间在这一天,在室内外、墙角落洒些雄黄溶液,具有杀菌杀虫、驱秽、避瘟等作用。端午节舟山民间还有特意饮一点“雄黄酒”的习俗,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雄黄又名鸡冠石,主要化学成分为四硫化四砷,遇热或煅烧后成为三氧化二砷,即人们熟悉的砒霜。所以,雄黄酒不能饮,以防中毒。
    吃粽子、吃乌馒头   粽子古称“角黍”,是由当初竹筒米饭发展而来的。舟山民间粽子以箬叶包裹,用线缚之。为三角锥体形。长期以来,以糯米粽为主,剥去箬壳后白莹如玉,清香扑鼻。
   端午节吃乌馒头   这是别有海岛特色的饮食风味。民国时期,定海城里横街“姚顺兴糕团店”以制作花色点心为专长,每逢端午节前后,就有乌馒头上市,除出售给城里居民外,还由商贩远销到渔农村。此外,还有中大街“瑞和糖坊”也有特色的乌馒头上市,深受顾客欢迎。
                 祝节日快乐 游戏开心
战区:网通二区
服务器:秦砖汉瓦
角色名:冷血追命
有效邮箱:
12297447@qq.com
TOP
96#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有很多种说法——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说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战区    2区电信
服务器  念奴娇
角色名    挑飞你的芳心
邮箱  yznbbb@yeah.net
TOP
97#

端午佳节,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汨罗玩啊!

作为汨罗人,我感到自豪!端午可谓是我们那得盛大节日了!
今年端午时,第六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又将举行了,欢迎大家来玩,到时我接待大家,哈哈。
造型各异的传统龙舟表演、传承千年的端午习俗演绎、各具风格的书画作品展示。近日,第六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方案新鲜出炉,6月10日到6月16日,湖南岳阳汨罗江畔将上演一场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的盛会。
  汨罗有着“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美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龙舟节。今年是包括“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在内的“中国端午节”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年。本届龙舟节将突出“中国端午节”成功申遗这一主题,在着力展示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民俗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将邀请湖北、江苏、广东等地的民俗表演团队共同演绎,展现中华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期7天的节会将开展屈原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纪念屈原诞辰2350周年全国名家书画作品展暨诗联大赛、开幕式、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美食嘉年华、祭屈大典、经贸洽谈等系列活动。届时,当地传统龙舟将带来精彩表演,来自国内外的12支龙舟队同江竞渡。



战区、     电信3区
服务器、  昆仑山
角色名、  等待编辑
最后编辑leipkpkpk 最后编辑于 2010-06-13 15:18:19
TOP
98#

湖北荆州的端午节及屈原的简介

诗人屈原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诗人屈原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传屈原跳江后,人们寻找他的时候为了防止鱼去吃屈原的尸体,用粽叶包了米饭投进江里去喂鱼,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悬艾叶、菖蒲、蒜头: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写符念咒: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较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类。上海人过去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于门口,正是这种辟邪风俗的继续与演变。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饮雄黄酒: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赛龙舟: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
这项活动在端午节前后举行,是一种声势浩大的自发的节日文化活动。龙船就是龙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龙形状,叫龙船或龙舟。荆州市五月端午竞渡的龙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临时扎上龙头、龙尾,也有特制的专用龙船。《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曰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下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观之。”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了江陵赛龙船的盛况:“湖北以五月望日为大端阳,泛舟竞渡,逐村之人,各为一舟。”明代袁中道《午日沙市龙舟》云:“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马,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万人齐著眼,看取一舟先。”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TOP
99#

湖北荆州的端午节及屈原的简介

诗人屈原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诗人屈原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传屈原跳江后,人们寻找他的时候为了防止鱼去吃屈原的尸体,用粽叶包了米饭投进江里去喂鱼,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悬艾叶、菖蒲、蒜头: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写符念咒: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较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类。上海人过去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于门口,正是这种辟邪风俗的继续与演变。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饮雄黄酒: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赛龙舟: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
这项活动在端午节前后举行,是一种声势浩大的自发的节日文化活动。龙船就是龙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龙形状,叫龙船或龙舟。荆州市五月端午竞渡的龙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临时扎上龙头、龙尾,也有特制的专用龙船。《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曰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下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观之。”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了江陵赛龙船的盛况:“湖北以五月望日为大端阳,泛舟竞渡,逐村之人,各为一舟。”明代袁中道《午日沙市龙舟》云:“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马,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万人齐著眼,看取一舟先。”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TOP
100#

重庆端午节划龙船的传说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我美丽的家乡重庆梁平又要举行划龙船过端午大型活动,激情飞扬在龙溪河上,温馨传荡在人世间。
  划龙船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据说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到湘西地区,在听到秦灭楚的噩耗之后,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纷纷驾船到水中搭救屈原,于是就有了端阳节划龙船的习俗,还把糯米团抛入江中喂鱼虾,别去吃了屈原尸体,将雄黄酒倒入江中,想把鱼虾灌醉,以保全屈原。湘西那么边远,古时交通那么闭塞,没有想到消息传得那么快,那么广。一下子,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凡有江河湖泊的地方,都划起了龙船,都要去搭救屈原。可见他的精神感人至深。其实,划龙船就是古代民众的一种传统的业余水上运动。深受群众喜爱,代代相传,自发性强,参与人多,注重过场和细节,而各地划龙船的讲究也不尽相同。
  巴渝地区在唐太宗的时候已盛行划龙船了。直到清末民初,划龙船事宜一般由当地的袍哥,行帮等出面组织竞赛。奉节,万县,忠县,重庆等沿江城市较有名气。赛龙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夺标,就是在比赛的终点插一红旗为标,谁夺得谁胜。另一种是抢鸭子,就是在放一阵鞭炮后,从彩船上抛下几十只鸭子,各龙船上的人齐心合力冲上去争抢鸭子,抢的多的为胜。观众在岸边呐喊助威。比赛结束后,龙船上的人如未尽兴,还可以驾船游江,在船上饮酒,唱歌取乐,直到天黑才散去。把船划回各自码头停靠,保护起来,待来年再用。这是大概情况。
  端午节作为龙的水上节日在重庆有过丰富的龙船文化。造龙船,偷龙筋,借龙头,挂龙旗,龙下水,赛龙船,龙归位,龙船秀,各有讲究。
  重庆的镇江寺,海棠溪,五桂石,野猫溪,千厮门,刘家台,大溪沟,牛角沱,江北嘴,玄坛庙,黄桷渡,太平门,东水门,梁沱等几十个码头有各式龙船好几十只。造龙船的事宜由各码头的袍哥操办。制作龙船要选好木材,既要轻便,又要便于打磨光滑,划起来阻力小,速度快。杉树最好。要聘请熟悉河流水势的掌脉师监制,让龙船适应比赛。长江水流急,要船调头快,船身宜短。嘉陵江水流缓,船身可稍长。龙船一般长17m,宽75cm。长江龙船有18个舱,嘉陵江龙船有20个舱。划船的橈片长1m,叶片宽30cm,有的10cm。
  偷龙筋是造船过程中的一个节目。龙筋需用20m长的标直杉杆,不易找到且价格昂贵。就去偷别人船上的桅杆来代替。偷龙筋有真偷假偷之分。真偷就是不打招呼,夜里到事先踩点确定的木船设法偷走。假偷就是先说明再去偷。对方故意留机会,卖个人情。真偷假偷各有难处。别人船停泊后,桅杆是放下吊在船侧水面的,用铁链锁上。真偷必须锯断铁链,不大容易。假偷,别人的桅杆只用绳子套住,但日夜有人看守,也难得手。当时的习俗,无论真偷假偷,必须在得手前放鞭炮,宰雄鸡,动斧头,砍下桅杆,一旦别船的人员赶到,偷龙筋就算失败,即使砍下桅杆也要归还。所以在偷龙筋前要仔细策划,制定各种计谋。比如设法引开守护人,调虎离山。比如用别的树木替换桅杆,偷梁换柱等等。担任偷龙筋的,都是些水性高强,头脑灵光的人。如果偷到龙筋,他们是非常得意的。
  龙船当然要有龙头。龙头最难制作。龙头不合要求,就无参赛资格。无奈时,就去偷别船的龙头。据说过去嘉陵兵工厂龙船船员作风霸道,能赢不能输。他们龙船头坏了,制作龙头的师傅不愿替他们做事。嘉陵兵工厂的龙船就用大树根头代替龙头,非常难看。要偷龙头,他们不敢吃“窝边草”,便派出二十多人到朝天门一带来偷。可是有人得知这个消息,互相通气,各码头加强戒备,嘉陵兵工厂无功而返。为了看笑话,组织者就同意嘉陵兵工厂用大树根头代替龙头参赛。如果偷得龙头,要加以装饰后才敢用。
  要参加当年的龙船赛事,必须把龙船的长旗挂起来,上面书写某码头某龙的字样,这个仪式称为“顿旗”。一般在农历三月底四月初举行。顿旗时要放鞭炮,这些鞭炮可以到杂货店免费取用。顿旗之后不能倒旗,否则是丢面子的。顿旗仪式要花钱,是当地有名望有钱的人士赞助的。捐钱多的,可以第一个上龙船,这叫“踩头”,是件光彩的事。“踩头人”事前要打扮一番。头戴草帽,上穿白大绸长袖半衫,下穿白绸长裤,脚蹬水巴筒綦江草鞋,腰系两条扎十字的红绸。上船时向船上人拱手高呼“得罪!得罪!”上了船又回转身向岸上人高呼:“得罪!得罪!”。如果“踩头人”不识水性,上船时,船上人要扶住他的腿,加以保护。识水性的就不必。他随着锣鼓的点子,两手甩动,踏过跳板。跳板高,江水急,让人头晕眼花。上船后,龙船划上一圈。“踩头人”下船时要发赏钱,事前用红纸封好,每人一份,称为喜钱。或者赠送每人一套划龙船的服装。
  龙船赛前最隆重的仪式是龙下水。在农历四月下旬举行。龙船要拜过码头以后才能下水。龙下水前,先在江边搭龙棚,背水的三面用席围成夹壁,上面盖大竹席。棚里放着红漆的头高尾低的龙架。再把龙头龙尾从王爷庙请出来,在锣鼓队的带领下,扛着龙头龙尾和神棍等直奔龙棚。沿途的住户,茶铺,商店都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示祝贺。龙头龙尾放上龙架后,要请道士宰杀雄鸡为龙头开光,做三天法事。香烛不断,神灯不灭,直到五月十五大端午送龙船回王爷庙才结束。
  龙船出门拜码头的当天,制作龙船的掌脉师还要为龙头点相,就是用色彩修饰一下。隆重敬奠后,才把龙头龙尾装在龙船上。先在江上划三圈后,首先拜本码头的各个帮口。哪里鞭炮最响,就先拜哪里。每到一处,帮口的人都要给龙船挂红。然后拜兄弟码头。每到一码头,划三圈,各码头放鞭炮迎接,挂一条红布在龙头上,再放鞭炮送客,关系平平的,划一圈就离开。关系密切的码头,不但放鞭炮迎接,还要请上岸酒席招待,辞谢时,挂七尺红绸于龙头,每人三尺红绸系腰间,放鞭炮送行,要划三圈才离开。拜完码头回来,本码头又放鞭炮迎接,划三圈才靠岸,再把龙头龙尾放回龙棚。
  五月初四这天必须休息,第二天才有精力去参赛。端午节赛龙船,分横江顺江两种。横江赛在长江举行。顺江赛在嘉陵江举行,起点在牛角沱或大溪沟,终点在两江汇合的江北嘴。也可以自找对手比赛,条件自己定。比赛到一方掉队有几只船的距离,答应认输,就算结束。如果不服,还可进行两次,三次比赛,直到分出高下。
  各码头对竞赛胜负极为重视,袍哥讲面子,认为输龙船就是输码头。胜了,龙船回码头才到江心,就放鞭炮迎接,码头负责人恭候江边,说几句赞扬祝贺的话,摆上丰盛酒席庆功。败了,踩头的,拿梢的,要在龙棚跪龙头请罪。摆了酒席也吃不成,只能一边儿去吃咸菜,喝稀饭。为了争胜负,有时大打出手,甚至几十只龙船混战,连军警也惊动了。
  端午节是竞赛的高潮,随后是自由竞赛,直到五月十五大端午盛会才结束。最后将龙头龙尾送到王爷庙,保存起来,待来年再用,这就是请龙归位。也要烧香点烛,燃放鞭炮,举行隆重仪式。
  参与赛龙船的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花船。这是不参赛的船,是商会和官员用来观赛的。各式各样,色彩斑斓。有的花船上乘坐各码头负责人,紧随龙船,出谋划策,相当于教练。有的超豪华的花船分为三层。底层是服务人员,警卫人员;中层是主人和一般客人;顶层是贵宾。这种花船其实就是有权有势有钱人的排场。
  第二类叫“丁字船”,也叫“癞格宝”(即癞蛤蟆)。这是无龙头无龙尾的龙船,就是龙船的主体部分。它的第一个作用是用来检验船体质量,合格者装上龙头龙尾就是龙船。第二个作用是在比赛时,这船上乘坐保卫和替补人员,紧随自家龙船,一旦有人落水便下水搭救,一旦有人生病就及时替换。
  第三类才是参赛的龙船。龙船大同小异,但各有名号,以示区别。如海棠溪码头的青龙船,据说船的龙筋是用乌鸭庙中一棵树做的,此船便取名“乌鸭儿”,在龙头处特意放一根竹响篙(将一段大竹的一端破成若干条,摇动拍打发出啪啪的声音,用来赶鸭子的农具)寓意有响篙赶鸭子,船就跑得快。如镇江寺的黄龙船,其龙头用黄铜小钱做龙甲,取名“老黄龙”。黄桷渡的龙船取名“独角兽”。太平门的龙船取名“老白龙”。东水门的龙船取名“黄辣丁”。等等。龙船的名声大小与龙船的划手也有关系。技艺高超的,老当益壮的,熟悉水性的,他们的龙船都很著名。据说有个龙船的掌梢人名叫罗思福,因与美国总统之名谐音,人们就称他为“总统”,其船名声也很大。
  解放后,端午节赛龙船的习俗成为官办的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龙船由公费打造,运动员由各单位训练派遣,赛前会场张灯结彩,标语口号,商家小贩云集。比赛当日,官员上主席台,媒体人员持相机,摄像机四处奔忙,被组织的观众穿着印有单位名称的整齐服装,军警,保安,志愿者在维持秩序。领导人高呼一声:“开幕!”发令员枪声一响,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比赛进行。比赛结束,评奖,颁奖,总结,体育运动又取得新的胜利。除龙船赛外,还有水上跳伞赛,横渡长江赛,水上运动表演等,都由!#$组织。一般群众,只管参观就是了。想看就看,想走就走。也不交钱,也不担心,也不放鞭炮,也不挂红绸,当然,也不知道去救屈原。
  这真是:五月端阳划龙船,
            天南海北救屈原。
            爱国精神人称赞,
            中华美德代代传。


(在此,祝福我的外公外婆在天堂享受幸福,每年都忘不了你们你们亲手包的粽子,忘不了你们的关爱,忘不了你们……)


战区:电信三区
服务器:天王山
角色名:路小东
邮箱:1285232425@qq.com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