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发新话题

九州端午齐欢腾 精英主板任你拿 [复制链接]

121#

回复 1# GM127 的帖子

端午粽子的来历

  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人,粽子古称“角黍”。端午粽子与汨罗有着深厚的渊源,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
  【历史记载】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四六七-五二○)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汨罗江畔的端午粽子,为纪念屈原而来;具有独到的地方特色,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粽子更成为汨罗本地、乃至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海外的唐人街端午节所不可或缺的特色食品。


  汨罗市别开生面祭龙仪式《亲身经历》

  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表达“众人皆醉我独醒”,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自此,这里成为了历史上“端午源头”。近几年每到端午节都会在这里举办龙舟比赛来纪念屈原,在岳阳人民心中,历来都有“宁荒一年田,不输端午船”的说法,龙舟赛是逢盛世、庆丰年的大事情。

  纪念仪式:

  据岳阳当地人介绍,全世界只有这里的龙舟赛前举行祭龙仪式,这也是区别其他地方龙舟赛的不同之处。祭龙仪式开始是由一个强壮的小伙子带着船员扛着龙舟上的龙头,虔诚地走进屈子祠中,随着鞭炮炸响,钟鼓齐鸣,所有船员朝着神龛上“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跪下,毕恭毕敬地磕个头。再由原来的人将龙头扛回船上。然后起立,船长扛着龙头,带领船员缓步绕过后进中厅的屈原雕像,出祠门小跑步回到河滩边,一齐跳入江水中,大家护着龙头洗“端阳澡”。澡毕登舟,将龙头重新安置在船头,仪式才算结束。

  获胜的队伍无疑会感受到莫大的光荣,他们把龙舟的胜利看成全族全村的光荣。队员们还将享受到乡民犒劳他们的庆功宴———龙舟宴,有八大主菜和乡民用本地稻谷酿制的谷酒。
  当地游点:

  湖南汨罗江是屈原投江之地,两岸粉墙村舍,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汨罗城西北约四公里的罗子国遗址,现在还留有断续的城垣和护城河遗址,呈现春秋遗风。爱国诗人屈原晚年流放时曾在玉笥山一带生活和创作,玉笥山上的屈子祠便是后人纪念屈原的祠堂。汨罗江畔端午节庆祝活动一般从每年五月初一开始,至十五结束,各种端午祭屈的活动也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妨前往体验。

  当地美食:

  汨罗当地人每到五月初五就制作米粽投进汨罗江里,自此以后便成了当地的一种风俗,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粽子已经成为汨罗人的特色美食之一,从起初的米粽发展到猪肉粽、腊肉粽、鱼香粽等各种口味;同时,汨罗也在洞庭湖范围之内,是鱼米之乡,因此当地的大米和汨罗江里的鱼鲜也是一大特产,特别是具有独家风味的“巴陵全鱼席”更是闻名遐迩。
    建议大家去汨罗游玩,我做向导啊!
TOP
122#

端午节里趣事儿

端午前后,正是蛇虫百脚侵入住宅的时节,到菜场买几把菖蒲和艾叶挂上家中门窗,挂到端午这天放进火盆里点燃,在住宅里外熏一熏,可确保一个夏天家中不生蚊虫。孩子胸前挂着香袋,袋里的香料据说可以驱蚊;大人醮一点雄黄酒在孩子脑门上画个王字,天渐渐热了,雄黄可以驱疫排毒。由此可见,端午节的种种习俗不单单是仪式,很多都是有实际用途的。即使以上种种并无确凿的科学证据,但这些小小的仪式使世世代代中国人做好了入夏的思想准备。 每年端午前几天的早晨,上年纪的人们手持一把修长的草叶过街是准时到来的景观。每年这时,我也会挤在一堆埋头挑艾草的大嫂们中间买几把回家,咸与盛事。可惜这么有趣的事,却没有几个年轻人知道,我买过多年的艾草,极少碰到同龄人。还有粽子,20年前,即使是在大城市里,家家户户还都要自裹粽子过端午的。从选择箬叶到蒸糯米再到包裹,有一系列的技术攻略在长幼之间和邻里之间传播,每家裹的粽子还要互送以让品种更加丰富——裹粽子不只是为了吃,也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和他曾经受到的委屈,它更是社会交往的方式。
这些活动在如今看来是多么奢侈,自从嘉兴大肉粽成为城市各个角落都可以买到的商品之后,粽子这一意象跟端午节之间的必然纽带断裂了,自家裹粽成为一件自讨苦吃的差事。从此,我们失去了去菜场挑选肥厚粽叶的机会,也不能在家里享受蒸汽送出的糯米和箬叶的混合清香了。事实上,如果端午节在我国还能以“粽子节”的面目出现,我国的端午节传统完全可以像过去二千多年以来的那样,随着粽子及裹粽活动代代相传。只是,会包粽子的人们正在一批批老去,到下一代估计就全军覆没了,粽子会像其他那些已经被社会分工从家庭中彻底夺走的事物一样,成为食品工业流水线上一种干硬的产品。
好在现在,端午节变成了国定节假日。这一节日被赋予的意义和仪式将会慢慢淡化,但它以全民公休的形式提醒我们有这样一个源远流长、有纪念意义并且有诸多小仪式和专门食品的节日,就像春节习俗被一再淡化的今天,再不靠谱的青年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必须回家的节日。
TOP
123#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谨此祝愿各位龙腾世界的玩家端午节快乐!阖家幸福!

战区:网通一区
服务器:彩云追月
角色名:宝贝心情
有效邮箱:kyoioritreey@126.com
TOP
124#

端午粽子另类新吃法

端午节将至,大家家中一定又是囤积了不少粽子吧!为了不让大家徘徊于那些沉闷的吃法中,今天,我特地为大家搜罗了今年最流行的几款粽子的另类吃法!一起来品尝一下吧~

另类吃法一:蛋煎粽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  先把粽子切成小颗,或者片均可
2.  鸡蛋打散,加一点盐或者再加点白胡椒粉去腥味
3.  平底锅加热后加和平日炒菜差不多的油,6成热的样子就可以下切好的粽子了
4.  一面煎黄后翻面,两面都煎好后加入蛋液
5.  小火,转动锅子,蛋液凝结后撒葱花,起锅,就OK啦!

另类吃法二:粽子搭配牛柳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  将粽子切成小块,备用
2.  将牛柳用料酒、盐、酱油等调料腌制
3.  锅中留底油,将切好的粽子下锅煎至两面金黄色后,下入腌好的牛柳。炒熟,按个人口味适当调味即可。

另类吃法三:粽子蘸炼奶
粽子上面蘸些白糖或蜜糖司空见惯,但沾上炼奶又别有一番风味。把粽子切成块后,蘸上炼奶,既不容易腻,又可让纯碱水粽的清淡变得口感丰富。


另类吃法四:粽子豆沙包
把红豆或绿豆煮软,加糖拌成豆沙;然后把粽子切成小块,和豆沙混合起来,就可以包豆沙包啦。趁热吃的时候,别有奇妙口感。最适合处理豆沙粽子。


另类吃法五:粽子百合绿豆粥
砂锅中烧沸水3碗,放入绿豆2把,煮15分钟,加入小枣粽子或蜜枣粽子,用大勺把粽子碾碎,一起煮10分钟,再加入1颗剥散洗净的鲜百合,继续煮5分钟即可。此粥清香无比、口感粘软。

另类吃法六:红烧排骨粽子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将粽子煮熟以后晾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
2、烧热平底锅,放入适量油,将粽子块放入煎成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待用。
3、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冷水时放入切成块的肋排,煮开变色后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4、炒锅中放入3汤匙油,放入冰糖用小火熬化,小火将冰糖熬成金黄色。
5、放入焯过的排骨炒香。
6、放入葱段和姜片一起炒,加入料酒、生抽和老抽炒匀。
7、加入适量开水(没过排骨),放入八角和桂皮,烧开。
8、加锅盖转小火烧30分钟将排骨烧至酥烂。
9、捞去姜片、葱段以及八角、桂皮,开盖转大火将烧排骨的汤汁收浓。
10、 待汤汁变浓时放入煎好的粽子一起炒匀,加盐调味即可,装盘撒上葱花和芝麻即可。
最后,再为大家介绍几款各地的特色粽子吃法

白糖桂花粽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五彩水晶粽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铁板烧粽子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香煎粽子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各位看了是不是流口水了呢!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鉤尛鞏譕鎒
邮箱:yitou2008@sohu.com
最后编辑yitou00 最后编辑于 2010-06-15 03:01:22
TOP
125#

闲谈趣话:端午节品粽子的亚洲文化

端午节吃粽子,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屈原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的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制作粽子的风味。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他们在端午节时,用糯米作主料,将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酥酥,甜滋滋,别人风味。
  **的端午节是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的粽子主料是米粉,其粽子形状酷似钟形。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一种豆沙粽、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过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食品。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镶黄旗
邮箱:412281224@qq.com
TOP
126#

端午节特色粽子 南北大不同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山东粽子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湖南汩罗粽子
  湖南汩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作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台湾粽子
  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烧肉粽最为流行,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有猪肉、干贝、芋头、蛤干、鸭蛋等,成了终年可见的传统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发号肉粽都很有名气。八宝粽也是代表品种,它选料多样,将猪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萝卜干、鱿鱼分别切成丁,锅烧热,先下洋葱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酱油、麻油炒匀,与糯米拌匀后,裹扎蒸熟,香味浓郁。著名的歌星邓丽君以一首台语烧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欢迎,由此可见台湾粽子在台湾饮食文化的地位。
  此外,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厦门的烧肉粽、苏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
     是不是大家很多都不知道呢,南北饮食的不同由此可见。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镶黄旗
邮箱:412281224@qq.com
最后编辑phychoxuxu 最后编辑于 2010-06-15 03:28:01
TOP
127#

端午的传统习俗和各地的习俗

基本习俗  【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儿童头上还会用黄酒画上一个“王”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这是清代之俗。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意为“倒灾葫芦”。
  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见《唐国史补》)。所以后世多于门前挂镜驱邪。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清 金廷标 群婴斗草图轴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 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又罗汉松。突然豆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说,我有夫妻穗。豆官见香菱答上了不服气地说:“从来没有什么夫妻穗!”香菱争辩道:“一枝一个花叫‘兰’,一枝几个花叫‘穗’。上下结花为‘兄弟穗’,并头结花叫‘夫妻穗’,我这个是并头结花,怎么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时被问住,便笑着说:“依你说,一大一小叫:‘老子儿子穗’,若两朵花背着开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说得香菱满面通红,笑着跑过来拧豆官的嘴,于是两个人扭滚在地上。众丫鬟嬉戏打闹,非常开心。这时,宝玉也采了些草来凑热闹。
  【其他】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各地节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子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吃馏米: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砍你不用一刀
邮箱:yitou_2080@sina.com
最后编辑aisijimoren 最后编辑于 2010-06-15 03:41:56
TOP
128#

亚洲的端午文化

**的端午节  二战前,**的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另外,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化为一条毒蛇,不断害人。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端午的习惯是在**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的。到现在,与中国的意义大不相同了。中国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和举行赛龙舟活动的;在**,主要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菖蒲因为叶子的形状像剑,被用来避邪的。其实依我看,菖蒲是中药,能够消除病魔倒是真的。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至于为什么端午节定在5月5日,老板也说不上,或许是从中国传过来变了样也未可知。 虽说中日两国的端午节意义已不相同了,但中日两国的文化还是源远流长。
  韩国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继承和发扬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而举行的庆典活动,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对民间无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韩国 “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节,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砍你不用一刀
邮箱:yitou_2080@sina.com
TOP
129#

回复 108# 的帖子

是啊!垃圾游戏
TOP
130#

端午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TOP
131#

端午的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战区:一区
服务器:后羿射日
角色名:玩就玩哦
TOP
132#

亚洲的端午文化(重发)

日 本 的端午节  二战前, 日 本 的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另外,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化为一条毒蛇,不断害人。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 日 本 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端午的习惯是在 日 本 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 日 本 的。到现在,与中国的意义大不相同了。中国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和举行赛龙舟活动的;在 日 本 ,主要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菖蒲因为叶子的形状像剑,被用来避邪的。其实依我看,菖蒲是中药,能够消除病魔倒是真的。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 日 本 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至于为什么端午节定在5月5日,老板也说不上,或许是从中国传过来变了样也未可知。 虽说中日两国的端午节意义已不相同了,但中日两国的文化还是源远流长。
  韩国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继承和发扬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而举行的庆典活动,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对民间无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韩国 “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节,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砍你不用一刀
邮箱:yitou_2080@sina.com
TOP
133#

难忘的家乡的端午节

过了20个年头的端午节。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端午。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人们要包粽子,扎彩线等等。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踏青。

    每年的端午这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成群结队的人们就来到碧绿的山林之中,信步踏在这青草编织的绿茸茸的地毯上,呼吸着新鲜而又清新的空气。在青绿的山坡上,折一束艳丽的鲜花,摘一把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艾蒿,拿着干净的毛巾撸一把露水,洗洗脸。但更多的人们还是拿着自备的器具穿梭在山林之中。然后找一个较大的爆马子树(一颗树下能有十几个人),有说有笑的把露水精心的收集。轻轻的折住一片爆马子树叶子,再轻轻地用手一抖,那玉洁冰清的露珠就顺其自然的落入器具中,刚开始还伴有露珠落入器具中的清脆的滴答声。一点一点积少成多。在太阳出来前,就能收集一瓶子。每年的这一天,这一情景是山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我最难忘的。

    采摘晶莹的露珠.家乡之外,没有这样的习俗.听老人们讲;端午节这天的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时,要把树上的露水收集起来,用这纯净的甘露洗脸,会让女人漂亮,男人潇洒.不失青春本色.并且还能去除病魔,长命百岁.最主要的它还是精品的泡茶之水。记得《红楼梦》里面说,妙玉给贾母等人煮茶用的水就是旧年蠲的雨水,请黛玉等吃“体己茶”时所用的水又是五年前从梅花上收的雪水,就感觉清淳无比,赏赞不觉。倘若喝上我们山里淳香无比的露水泡出来的香茶,定让妙玉更加高洁与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是什么树上的露水都能用来泡茶,也不是不是任何时候的露水都可以收集采摘的,必须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爆马子”树上的露水的才有药效,最精华,而且一定要是我们这里特有的这种树--- 爆马子树。“爆马子”这个树名怪怪的,据说,因为这种树木不成材,山里的人就用它来烧火取暖,只要这木头一烧着了,就发出一种噼哩叭啦的声音,所以都叫它爆马子炸花。爆马子树是一种材质很细腻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味的树,每年的端午时节开出一朵一朵的散发着浓郁清香味的小白花,那花和南方的茉莉花很相似。这种树最大的直径也就是20多厘米,不过用它来旋茶叶筒是最好的材料了,树上的花也是一味消炎止痛的良药。

    在众多的诗词曲赋里,我知道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李虚已《建茶呈学士》“试将梁苑雪,煎动建溪春”,谢宗可《雪煎茶》“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说雪水雨水煮好茶,但用端午时节淳香无比的露水煮茶的诗句却不见。大概只有我们这大山深处才有这一独特的享受吧!雪水和雨水古人把它称之为“天水”,但我家乡的露水要算是“水中之王”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就忙了起来,买好粽叶、大枣、糯米,还准备好五颜六色的丝线,并用小塑料丝做成小条帚,用好看的花布缝成小小的荷包里边装滿香草。端午的早上就把五色线绑在孩子和老人的手腕上或掛在床帐摇篮处,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大街小巷叫卖煮好的粽子声和叫卖色彩鲜艳的大大小小的葫芦,香包声起伏不断。

    当踏青的人们在太阳从东方露出笑脸时,手里拿着大山里采摘的鲜花艾蒿,还有珍贵的露水瓶子,一路欢笑着跑回家中。吃着前一天晚上煮好的粽子和鸡蛋,把艾叶放到屋檐下,艾叶是用来驱赶病魔和蚊虫的,用甘甜的露水冲上一壶香茶。总之这一天家家都是喜气洋洋,在东北虽然没有荡龙舟的壮烈场面,但这种节日的景象不亚于屈原的家乡。
    我最喜欢吃妈妈包的粽子,每到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工作。先将粽子叶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下,然后将糯米也在水里泡一下,还有红枣.花生.....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抱,我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叶子在妈 妈手中翻飞着,不一会一个个的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像变魔术似堆满了一大盆.在经过一晚上的焖煮,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中,可我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至今我也不会包粽子。香甜的粽子代表了亲情与友谊,代表了团圆,代表了乡情。它不仅是纪念诗人屈原的,它也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一个传统。
    现在隨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不段的被现代文化所代替,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传统文化都可已取而代之取代的。今天当我们重温屈原的《怀沙》《离骚》精典作品,和一系列耀眼的诗篇。从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屈原不仅是古代天才的歌手,而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千百年来,屈原歌辞那瑰丽浪漫灵动激越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的艺术特征之一。屈原的道德节操,以死殉自己理想的行为将永远赢得人们无穷的仰慕与不尽的效仿。
    一曲《怀沙》是屈原的绝笔。也把屈原一生始终奉献的品德和节操推向了精神的至高点。忘不了《离骚〉》更忘不了绝笔之作的《怀沙》与端午节的情怀。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镶蓝旗
邮箱:phychoxuxu@163.com
最后编辑greedisgood 最后编辑于 2010-06-17 01:08:34
TOP
134#

5.5万个粽子筑5米高岳阳楼模型 入选吉尼斯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该景观整体高度5.07米,置于周长36.9米(寓《岳阳楼记》369字之意)、高1.2米的正方形基座上。按岳阳楼真实景观5:1缩制。用钢架焊制岳阳楼及城墙基础模型,主楼用粽子铺挂,其中门窗位置通过变换粽子外形和不同挂法形成图案。
  粽子景观后竖立一大型背景架,远景为三国鲁肃“阅兵台”(岳阳楼雏形),中景为双公(范仲淹、滕子京)形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样。
  本届争霸赛大型活动部部长称,5.5万个粽子组成的岳阳楼景观,寓意岳阳市近550万人口,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该景观已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最多粽子组成的景观造型——岳阳楼”称号。

    “搭建岳阳楼的粽子均是生粽,用完之后会进行回收,不会浪费;我们还准备了熟棕,授牌之后会请下岗职工代表、孤寡老人等人品尝,与大家一起过端午。”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镶蓝旗
TOP
135#

我国少数民族的端午习俗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国少数民族的五月五习俗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水族端五节
水族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纳西族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傣族粽包节
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藏族采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带。时在农历五月初五,节期两天。也叫。女儿节。俗传很久以前当地荒芜一片,是一位莲芝姑娘教会了人们种地,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逐渐形成了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俗说这一天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饮用可祛除疾病。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发时,全村男女老幼欢歌送行,采花者则表达采花的决心和愿望。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时,姑娘头上插鲜花、戴花环,背满筐鲜花草药。到村口时,全村齐聚村头,鸣枪致意,送酒送馍,祝贺采花青年归来;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葱花稠香柏),并祝福。
彝族都阳节
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邂邪。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把“端”念成了“都”,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培培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神仙坡节
彝族、仡佬族、汉族等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省纳雍县和水城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代时,当地有一位叫木达的小贩,他买卖公平,不欺不诈,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肠。在小贩差一天就一百岁的那一天,他通知周围四十八个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为青年人穿针引线物色对象。后来便乘白鹤慢慢升天而去。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神仙坡。每年这一天,人们都集中到这里来,纪念这位成仙的老人,并歌唱娱乐。后便形成神仙坡节。届时,‘各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会纳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举行吹芦笙、赛马等娱乐活动。
彝族杨梅会
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区一带和峨山彝族自治县高鲁山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很久以前,有个道人路过高鲁山一带,在山路旁种下一片瓜,并在瓜地边撤下一把细米。后来,瓜藤变成了山脉,瓜果变成了村寨,细米则变成了杨梅。这里的人们便守着瓜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到农历五月初五杨梅熟透的时节,人们便聚会到山上,一边采摘杨梅,一边尽情欢乐,以表对那位道人的纪念。这一天,人们除采摘杨梅,小伙子和姑娘们还聚集到一起,进行对歌和跳芦笙舞等娱乐活动。一些小伙子和姑娘通过对歌交往,往往结下百年之好。
普米族转山会
普米族传统节日。亦称“绕岩洞”。流行于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人居住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当地普米族群众视狮子山为女神,且为最高保护神,认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人间以幸福与平安。是日,人们身着盛装,携带食品,聚集在泸沽河畔的狮子山下,唱歌跳舞,骑马射击。无论相识与否,人们都互相祝愿。青年男女趁此机会谈情说爱,结识情侣。妇女们祈祷山神,希望多子多孙。老人们还去山洞中燃烧树枝,熏走鬼邪。所有前来赶会的人都要去瀑布洗澡,祈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炎之动
最后编辑yanzhidong 最后编辑于 2010-06-17 01:30:31
TOP
136#

端午节“粽”下浓浓的“香”情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闻知东莞道窖的粽子很出名,至于道窖粽是不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粽”,这还有待考证呢。道窖的甜粽子主要以糯米、绿豆、蛋黄为馅,咸粽子则以糯米、五花肉、红豆沙、咸蛋黄为馅,咸中带甜,味道奇特。自离开汕头老家之后,每逢端午节总会吃上几个,对东莞的粽子也算情有独钟了。可不,今天我的早餐就是道窖粽两个、豆浆一杯。呵呵!吃一个觉得不够饱,吃两个却差点撑破肚皮。吃第一个狼吞虎咽,吃第二个细嚼慢咽。东莞人还是挺重视传统节日的,比如东坑二月初二的“卖身节”,五月初五的“龙舟节”等,逐渐成为本土文化品牌。为迎接端午节的到来,据说本地人不管经济状况如何,即便开的是名车,住的是别墅,她们也会其乐融融地包粽子。几天前,一位本地的朋友亲自包了十多个粽子跟我分享,我当成夜宵,每晚吃一个。甭提,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好吃。
家乡的粽香味,无可替代,却被我遗忘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替代这短短七字所流露出的感情。“端午节”更想念家乡的亲人。为了让家人也尝一尝赫赫有名的道窖粽,我兴致勃勃地找快递公司寄了一小箱过去,速度超级快,晚上寄出隔天中午便到。今晚吃粽子时,打电话问老妈,觉得东莞粽子的味道如何?岂知她反问我:“女儿啊,你是不是太久没吃家乡的粽子,忘记乡味了?实话实说吧,妈觉得咱汕头的粽子无可替代。”我满怀期望问老妈,咋没料到她的回答竟是出乎意料之外,敲响了我的记忆:我咋就忘记乡味了?是啊,游子早已接纳了异乡的味道,故乡那浓浓的粽香味渐渐遗忘。
怀念家乡的粽子。老妈一句“画龙点睛” 的小评,勾起了我会熟悉的乡味乡音乡俗的回忆。潮汕粽子讲究用竹叶包裹,糯米饭可口不腻,肉嫩鲜滑,料足味香,比如在馅料里加入了板栗、莲子、香菇、白果、虾米、腊味等,其中最具有特色的粽子是“宝塔粽”、“鸳鸯粽”、“ 子母粽”,最受欢迎的要数“双烹”粽子,同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潮汕粽子十里飘香,吃完余味缭绕,数日过嘴不忘,回味无穷,可是,我有多久没有尝到了?最难忘的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哥哥包了太阳大小一般的粽子,妹妹包了花生仁大小一般的粽子,我包了月饼大小一般的粽子,三个人互相取笑着,打闹着。开锅那一刻满屋子飘着粽子香,混着家人的欢笑声……那感觉好远,好怀念!
家乡端午节节味浓。潮汕人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每逢“端午节”,潮汕人都举行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韩江、榕江、练江彩旗飘扬、鼓声雷动、龙舟竞发,潮汕各地的龙舟队士气十足,龙舟上的健儿挥动木浆、劈波斩浪、大显身手。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去江边观看“龙舟赛”,每次赛龙舟之后,妈妈总会要我喝上那“龙舟水”,吃“龙舟饭”。出于好奇,我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耻下问地妈妈讨个说法:平时不赛龙舟,为什么一到“端午节“就要赛龙舟呢?为什么赛龙舟后就要喝龙舟水吃龙舟饭?为什么屈原要投江,在哪个位置投江?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门上插艾叶?妈妈总是边干活边不厌其烦地将“谜底”逐一揭开。透过妈**介绍,我才知道赛龙船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在赛龙舟之后饮龙舟水、吃龙舟饭是祈求平安健康。爱国诗人屈原投泊罗江,百姓们为了祭祀他,将米包成粽子投进水里去喂鱼,使鱼吃饱了不再去吃他的尸体,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成为“端午节”的风俗。“粽”与潮汕话的”壮“同音,吃“粽”除了沿袭祭吊屈原遗风之外,更是为了图个好彩头。门上插艾草是用以驱瘟辟邪。
家乡的粽子最好吃。时下每个地方的粽子花色品种更是不断增加、层出不穷。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多元性的饮食内容。不管是北京的枣粽,浙江的八宝粽、闽南的硷粽、四川的椒盐豆粽,还是广东的蛋黄粽,我们都会觉得自己家乡的粽子最好吃!家乡的粽子,包的不仅是色香味俱全的馅料,更是一份浓浓的乡情深情,流淌在我们心底的正是那挥之不去的粽香。粽子在记忆深处飘香,“粽”下那份着深深的“家乡情结”,沿着乡路,踏寻爱国诗人已逝的脚步,迎着韩江清晨的霞光去领悟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满腹《离骚》……

衷心地祝愿您及您的家人:“端午节”快乐!幸福时“粽”情幸福,快乐时“粽”情快乐!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炎之动
最后编辑yanzhidong 最后编辑于 2010-06-17 01:38:05
TOP
137#

怀念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林区。绿色食品和山特产品是非常著名的。家乡人善于采集,家乡的山特产品便出了名,畅销全国。城市的店铺里几呼都有山特产品。如山木耳、猴头、磨菇、刺嫩芽、老桑芹、黄花菜……
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山水水连着我的心。
家乡的端午节别有一翻风味。天不亮,大人小孩子就起来,有的去野外踏青,有的至山林里、大河边采集鲜花,用晨露洗脸,象征好运气。
家乡的端午节是个充满乡情、诗画的节日。记得我刚刚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上我到大河边放纸船。每每端午节到来时,幼儿园的小伙伴都聚在一起叠纸船,还在纸船上写上自己的心愿和祝福。纸船叠得越多放飞的希望越多,越吉祥!后来多少年爸爸、妈妈一直就这样带着我放船。清澈的河水上边白白花花载着成千上万小伙伴的梦想飘飘荡荡驶向远方,勾画出一幅独特的风景画!
家乡的端午节有着浓浓的“乡俗”。听大人讲,以往的端午节也要吃粽子,每个粽子里面只包进一个枣,如今的端午粽子不同了。要在三个角上放三个蜜枣,三片棕叶,三条线,这样包成的粽子味美,吉利!象征生活甜甜蜜蜜。大人们还要去人民公园走上三圈,走出一年好运气。到了下午3点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十三个粽子,滚十三个鸡蛋,好运连连。“3”这个阿拉伯数字在家乡的端午节这一天里来得如此吉祥、顺意!3个枣、3条线、3片叶、三圈……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习惯让我难忘,我难忘家乡的“端午节”,我更难忘家乡人的勤劳、善良、质朴。
我会怀念家乡的端午留给我儿时那些美好的回忆!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紫星君
TOP
138#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很多,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蒿……颇具江南水乡的特色。    在我记忆里,在乡下时,每逢端午节,爷爷总会去野外采一大把艾蒿(也不忘给村里邻居送上些),用红线系了,一大早地挂在屋门口,边挂还边告诉我:“挂了艾蒿,蚊虫、妖魔鬼怪就不敢来犯了。”在家乡人心中,艾蒿是可以驱虫避邪的。现在虽然住进了城里,但妈妈也一直保存着这习俗。
    端午节,除了插艾蒿,人们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吃粽子。在节日前夕,奶奶会拿出预先采来的粽叶,用水煮过,里面裹上糯米、肉、花生、红豆等,把它们包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并有着各式各样的口味。那时候,我总爱蹲在边上,看着那一张张碧绿的狭长粽叶,在奶奶手里翻飞,一会儿,盆里就多出了一大堆的带有粽叶清香的粽子。晚上,把粽子放进锅里,倒上水,还要放上些鸡蛋、咸鸭蛋,煮上个把小时,再焖上一晚。节日那天清晨,村里户户飘香,家家都吃起了粽子。那鱼形肉馅的,油漉漉的,咬一口,有些烫,但满口清香,真是吃了还想吃;三角豆馅的,红白搭配,色泽明亮,蘸上点白糖,甜甜的,香香的。真可谓色香味俱全。那一顿,往往是胃口大开,虽然大人一再叮嘱不可暴饮暴食,但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需老爸刷个牙的功夫,一只肉粽就被我报销掉了。第二只,更是三下五除二,此时,没有三个粽子下肚,我是坚决不离开座位的。一次性吃那么多,的确有些燥口,也无法挡住我那个能大能小的胃的,可所谓食不惊人死不休!
    至于赛龙舟,那可是我们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如果逢上老爸兴致好,他会开着他那辆自己组装的老爷车,带我们去无锡太湖边上看龙舟,但这种机会是很少的,至少我到现在也只经历过一回。
    家乡的大粽子,别具风味,令我回味;家乡的端午节,别具风格,令我难忘。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紫星君
TOP
139#

家乡的端午

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为端午。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民族节日之一。它源起于先秦时期,原为袪病避灾,汉代又有纪念屈原之说。在这一天‘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对于神池人来说,端午节是非常隆重的,它既是传统的古庙会,又是大型的物资交流会。以一种特殊集市贸易的形式吸引着本地,邻县,以及外省的客商来神池做生意。可以称得上是商贾云集。交易的货品包括服装鞋帽,食品和用品等,种类繁多。
          每到此时,大街小巷到处欢声笑语,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甚是热闹。家家户户请亲戚,邀朋友,人们成群结队,赶庙会,逛夜市,看古戏,赏路灯,夸!#$,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很多年轻人认为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的节日,其实不然,端午节的内涵很丰富,除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外,其他活动还有娱乐性。与此同时庙会文化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过去民间过端午节,有一星期左右的时间,要唱3天的戏,这是极具神池特色的。许多年来,作为神池的传统古庙会“端午节”,年年岁岁都是人们很期待的节日,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文化娱乐方面都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神池县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民间群众活动的文化价值,出钱出力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力求为老百姓做到最好。  通过各个部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共同烘托出了神池浓浓的庙会文化氛围。
        在端午节即将结束之际祝愿所有朋友们过的愉快。特别祝愿那些在节日里默默无闻监守岗位的环卫工人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镶黄旗
TOP
140#

端午节趣味短信祝福语

我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应该多吃几个粽子,虽说那些粽子是应该扔进江里的。  
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信息不然粽子噎死你!端午节快乐!  
我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你,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我原来是买了粽子要送你的,并且发了短消息给你,但小偷拿了你的手机,亲爱的,我们一起跳江吧!  
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遥远的思念。你快乐吗?你幸福吗?我默默祝福你。端午节快乐!  
五月初五端午节;雄黄烧酒菖蒲剑;三角棕子裹糯米,各色香袋挂胸前。端午节快乐!  
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呵呵,你那儿可以看到赛龙舟吗?祝你端午节快乐!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  
喜讯:端午节当天,手机号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  
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压抑我的狂躁,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端午快乐!  
一颗心迁挂着你,一份爱祝福着你,一份真感情在等待着你的回应。祝端午节快乐!  
有分离就有相聚,分别得越久越是亲昵。我想告诉你,这个端午节我特别想你。  
又到端午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节,忘不了那糯糯的,飘着清香的粽子……  
愿你每天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小猪的感觉熟睡,用南非的阳光晒背,用盖茨的美圆消费,用布什的千金陪醉,用**的方法逃税!祝端午快乐!  
在友谊旅途上,有时你看不到我在你身旁…不是我把你遗忘,更不是让你一人走…是我选择走在你身后,当你不小心跌倒,我就跑上去踩…端午节快乐啊!  
粽子该是投入大海的,因为你的胸怀像大海一样的宽广,别忘了给自己投一个粽子!祝端午节快乐!  
粽子好吃,但要小心;食品加工,让人呕吐;要看证明,屈原就是这样被毒死的!  
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您端阳节快乐!:)  

包个大棕子送给你,祝你节日快乐!  

别光吃粽子,记得要给丈人、丈母娘送礼物哦!  

不用语言来表达,只用实际来拥有,祝你端午节快乐。------来我家吃粽子吧:)  

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端午到了,别忘了挂艾叶、悬钟馗、饮黄酒、佩香囊,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吃点棕子,呵呵!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悬起了钟馗像,挂上了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热热闹闹真好玩。  

端午节,赛龙舟,争先恐后,好热闹!一齐来过个开心的端午节吧!  

端午节快乐!  

端午是夕阳中远山的剪影,你还停在我的画布中;只是我怕,今天疾驶而过,明天飞奔地来,而所有昨天的细节,早已支离破碎……  

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用幽默捆扎,由手机送达。保值期:五月初五前。保存法:请按存储键。  

给您带来又香又糯的各种口味的粽子,祝您端午节快乐!  

工作者是美丽的。当你以勤勉奉献社会时,犒劳一下自己吧,多多吃粽子。  

关掉你的手机,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很久以前,屈原先生下岗后发明了粽子,可是不但销量不好,还要受地痞剥削,心灰意冷,终于跑到广东跳海了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端午送粽子,友情是皮,馅里1层祝福,2层幸福,3层心想事成,4层欠条,快还钱  

脱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样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我的至爱

秘诀:将手机用粽叶包好,放在锅里煮60分钟,手机电池续电能力将延长两倍,信号增强,而且打电话时能闻到粽子香味。

我绝望了,紫霞离开了我,师傅太唠叨,牛魔王欠的钱又不还,好不容易买下水帘洞又被菩萨恶意收购,只剩下一毛钱发条短信祝二师弟端午快乐


战区:第二大区
服务器:青玉案
角色名:镶黄旗
最后编辑phycho 最后编辑于 2010-06-17 02:23:24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