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游官方论坛

首页 » 『龙腾世界』 » 〖千言万语〗(交流区) » 欢度端午节 快乐齐分享
a376206385 - 2011/6/5 23:46:00
忙忙碌碌...端午节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今年的端午还是和往年一样,在家和家里人吃吃可口的粽子,看看关于端午节的一些电视节目,比如赛龙舟也只能在电视里看看了。最初知道端午节,只知道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吧。还是小时候读书时老师讲的,所以,那时候屈原也是我心中的英雄之一,呵呵!去年端午外婆送了我一只香囊,家里每个人都有一只,外婆自己做的,说是可以避邪保平安,虽然我不迷信,但是挺喜欢的。听外婆说他们那辈的人端午节都会做香囊祈福的!

所在大区     第一大区
服务器       嫦娥奔月  
角色名       雲雀恭维、
chl54199 - 2011/6/5 23:48:00
吃粽子
玩龙腾
得七精
第五大区  斗破苍穹  角色:手握寂寞戳死你
chl54199 - 2011/6/5 23:53:00
吃粽子
玩龙腾
得七精
第五大区  斗破苍穹  角色:手握寂寞戳死你
a376206385 - 2011/6/5 23:53:00
忙忙碌碌...端午节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今年的端午还是和往年一样,在家和家里人吃吃可口的粽子,看看关于端午节的一些电视节目,比如赛龙舟也只能在电视里看看了。最初知道端午节,只知道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吧。还是小时候读书时老师讲的,所以,那时候屈原也是我心中的英雄之一,呵呵!去年端午外婆送了我一只香囊,家里每个人都有一只,外婆自己做的,说是可以避邪保平安,虽然我不迷信,但是挺喜欢的。听外婆说他们那辈的人端午节都会做香囊祈福的!

所在大区    第一大区
服务器      嫦娥奔月  
角色名      雲雀恭维、
xz6663 - 2011/6/5 23:55:00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11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第五大区  飞龙在天
65级行者  侧面xx
bc19910516 - 2011/6/5 23:57:00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
第五大区 飞龙在天 纯浪哥哥
chl54199 - 2011/6/5 23:58:00
吃粽子
玩龙腾
得七精
第五大区  斗破苍穹  角色:手握寂寞戳死你
xz6663 - 2011/6/5 23:59:00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11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第五大区  飞龙在天
65级行者  侧面xx
chl54199 - 2011/6/5 23:59:00
吃粽子
玩龙腾
得七精
第五大区  斗破苍穹  角色:手握寂寞戳死你
xz6663 - 2011/6/6 0:06:00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11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第五大区  飞龙在天
65级行者  侧面xx
chl54199 - 2011/6/6 0:09:00
吃粽子
玩龙腾
得七精
第五大区  斗破苍穹  角色:手握寂寞戳死你
t15906425884 - 2011/6/6 0:26:00
转眼来到龙腾以有半月,端午佳节。为有龙腾伴我身边,人活至此,何载,何载。但愿这不是,我的归宿,但愿我与龙腾共辉煌!
qiji998 - 2011/6/6 0:26:00
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家都要亲手自己包粽子在这过过程中让我感到了节日的到来,可不像在游戏里打到东西就能合成 ,要是那样可方便多了

第一大区   一代天骄  角色 天涯·风
t15906425884 - 2011/6/6 0:27:00
转眼来到龙腾以有半月,端午佳节。为有龙腾伴我身边,人活至此,何载,何载。但愿这不是,我的归宿,但愿我与龙腾共辉煌!
5区 斗破苍穹
角色:绿谷、七杀
q64170873 - 2011/6/6 0:28:00
端午节就是回家吃粽子,上坟,看龙舟,还有纪念死去的屈原。
端午节也是让那些在外的子女能回家好好看看你们的父母,好好能跟你们的父母团聚,一家人开开心心,幸福的吃粽子。祝;龙腾世界的游戏朋友和龙腾世界的工作人员,游戏开心,工作开心,端午节快乐。
所在战区:第5大区
服务器名称:斗破苍穹
角色名:灬清风
qiji998 - 2011/6/6 0:32:00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第一/二区 一代天骄  角色名  天涯·风
chl54199 - 2011/6/6 0:48:00
吃粽子
玩龙腾
得七精
第五大区  斗破苍穹  角色:手握寂寞戳死你
zhd3023629 - 2011/6/6 0:56: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0:57: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chl54199 - 2011/6/6 0:57:00
吃粽子
玩龙腾
得七精
第五大区  斗破苍穹  角色:手握寂寞戳死你
zhd3023629 - 2011/6/6 0:58: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0:59: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01: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02: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04: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08: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09: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10: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11: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zhd3023629 - 2011/6/6 1:12:00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在古代,端午节是被看成恶月恶日来对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将五月五日定为春秋时晋国名臣介于推的纪念日。《邺中记》、《琴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北朝以后,由于民族迁移和风俗的融化,介子推的纪念日期固定在寒食节,并被全国人民所认同。而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正统地位。但在明、清以后,在我的家乡又创立了端午节是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此说显然脱胎于纪念屈原之说,却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儿女对先人不忘尽孝之礼的传统思想。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我的家乡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人则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粘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我的家乡处于收打小麦阶段,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我们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在家乡我们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也有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也有一些乡村,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总之,在我的家乡一定会度过一个多姿多采的端午节!相信其他玩家的家乡欢度端午节也是各有特色的吧!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玩家和龙腾游戏端午节快乐!


      第一大区,                百鸟朝凤,                    血漪女王
«8182838485868788»
查看完整版本: 欢度端午节 快乐齐分享